长大新闻

中国文明网:记长沙学院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队:关爱与阳光同行

发布时间:2017-04-01 作者:陈孝雯 冯琬蓥 关荔丹 责任编辑:陈孝雯 冯琬蓥 关荔丹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文明网

长沙学院校园摆点进行防艾宣传

 

“在2016年10月25日之前,白血病这个词对我而言是遥远而模糊的,只知道那是一种可怕的病。但今天和省儿童医院的白血病儿童的交流将改变我的生活”1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祁丹妮在日记中写道。10月25日,祁丹妮作为一个刚入校的新生,以长沙学院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队志愿者的身份第一次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参加白血病儿童阳光课堂的志愿活动,陪患病孩子们读书、做游戏。“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祁丹妮说。像这样的志愿活动,在长沙学院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队看来是再平常不过了。  

青冥中开,志愿传关怀  

2013年4月3日,对长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周滨瑶来说是极不普通的一天。这一天她接到了造血干细胞初步匹配成功的电话,这意味着一位白血病患者有了生还的可能。之后,经过不定期的高分辨检查和全身体检后,周滨瑶于12月3日在北京空军总医院进行了干细胞采集,由于血管条件不佳,采集历时7个多小时,这给捐献者本人和所有陪护人员都带来了不小压力。凌晨时分,台湾大学医学院陈医生将采集的200ml造血干细胞带回台湾,并于当日下午移植给一位身患白血病的18岁女孩。为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人能够活下来,周滨瑶同学甘愿承担风险,忍受剧痛,她也因此成为长沙学院首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周滨瑶之所以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他人生命,与长沙学院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队密不可分。服务队定期组织队员到各献血站服务,在学校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相关宣传和调查,已号召和服务了8000多名同学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截至目前长沙学院已有包括周滨瑶在内的五名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可谓意义重大。  

除了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摆点宣传,服务队队员们的身影还奔波在校内外不同的地方:中山亭献血服务站里、白血病患儿生活的医院里、防艾滋病定向越野的操场里、防肺结核宣传的会议室里、医疗急救知识推广的教室里……总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向师生普及医疗知识,享受健康生命的快乐。”这是他们的目标,也是动力。  

爱心凝聚,青春显光芒  

长沙学院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队,正式成立于2005年4月,隶属于校团委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是青年志愿者总会一支重要分队。服务队现共有成员 79人,团队内部管理日趋完善,步入体系化的正轨,组织内分设外宣部、活动部、秘书部,如今已成为长沙学院一支实干性极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服务队以“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 紧扣 “团结、友爱、互助、进步”这一志愿者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身。一方面坚持已有的志愿活动,把以往的经典活动能够做得更精;一方面在现有的主题下推出新的志愿活动,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目前造血干细胞服务队常规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血液有关的志愿活动,包括“献血车服务”、“关爱白血病儿童”和“长沙市无偿献血知识有奖答题”;第二类是普通医疗知识的宣传活动,包括“急救技能知识定向越野系列活动”、“艾滋病知识宣传系列活动”和“肺结核知识宣传系列活动”。此外,团队在每年3月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和12月的“世界防艾滋病日”都会举行系列宣传活动,为长沙学院师生普及相关知识。  

“每当跟别人谈起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队的时候是最自豪的,加入这个组织是我在大学最正确的一个决定。”16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张巧这样说道,身为队员的她积极参加服务队各项志愿活动,每逢周末她都奔走于献血站、医院和学校,“辛苦但很值得”,张巧在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  

十年一木,众善成希望  

积众善成希望,聚微曦为光芒。在校团委领导和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队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服务队取得了喜人成绩。近两年以来,所采血液量高达 120 万毫升以上,所救助过的伤病人士 2000 余名。 目前,造血干细胞宣传服务队的献血车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献血人数达2200人次,在学校定期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人数达5000人次,已号召8000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同时,服务队所取得的成绩受到广泛关注,摘得诸多荣誉。造血干细胞服务队多次被长沙学院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2016年12月,被长沙市血液中心授予“先进分队”荣誉称号;2015年10月,摘得湖南省高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33名志愿者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一星奖,5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长沙学院也连续4年被评为“长沙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但名誉或者其他利益绝不是我们追求的,做好志愿是我们的初衷,也是归宿。”队长邓亚伸再三向记者强调,言语里满是对志愿服务的热爱与敬畏。  

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对于造血干细胞服务队的队员们来说,他们只求“播种”,不求“开花”,只求奉献,不求回报;他们都有颗温暖的心灵,热心公益事业,细心呵护与关爱弱势群体;他们默默无闻,不愿称自己为“当代雷锋”,但他们让爱溢长大,让雷锋精神开新花。

新闻来源:中国文明网  长沙

网址链接:http://cs. wenming. cn/2/kf/201703/t20170331_4155377.html

 

 

编辑:肖燕芳

审核:谷建春